
NOTICE
公司動態
現在的主流影視制作贏得年輕觀眾群體喜愛!
閱讀次數 [1492] 發布時間 :2018-02-02
年輕人是觀看電影的主流群體,也是推動社會進步、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力量,如何令主流影視制作更好地進入年輕群體的視野、觸動他們的心靈、凝聚他們的力量,是影視制作創作者與傳播者要面對的重要課題。從2016年的《湄公河行動》到2017年的《戰狼Ⅱ》,再到慶祝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推出的一系列電影,如《十八洞村》《守邊人》《家園》等。近兩年來,主流影像制作不斷進行著各種豐富的探索與創新的嘗試,以引發年輕群體的興趣、走進年輕群體的內心。
主流電影應該傳遞主流的思想內涵與價值觀念,而主流思想與價值,則是一個非常豐富、立體的體系,其所包含的維度,既有對中國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又有與人類命運共同體開放交流的智慧與情懷。影視制作無論從哪一個維度對主流價值進行生動且深刻的聚焦與挖掘,都可以讓年輕人切實感受到主流價值的魅力與溫暖,讓他們的內心產生共鳴、受到感染,繼而轉化為前行的力量。以“大學生村官”為主角的電影《六年,六天》,講述了在京郊擔任大學生村官的路遠和出國留學的宋小朵經過重重考驗,最終收獲愛情,實現了人生價值的故事。制作的內涵側重于年輕人的真善美和樂觀進取的人生態度,圍繞這一維度,制作用青春、愛情、夢想等與年輕人密切相關的元素,豐富著主流價值觀在工作生活中的具體內涵,對主流價值觀進行了生動而立體的注解。
思想內涵是主流影視制作的內核,而表達方式則是把這一內核傳遞給年輕群體的重要一環。綜觀近來受歡迎的主流電影,它們在表達方法上的創新主要表現在兩點。其一,創作者放棄刻板說教的敘事模式和臉譜式的人物塑造,合理地建構情節邏輯、人物經歷、情感歷程,讓劇作更加嚴整、情感更加真實,引發觀眾對故事、角色及其所傳達的價值觀的認同。如講述精準扶貧一線的英模故事的影片《南哥》,沒有把扶貧使者郭建南塑造成苦情的英模人物,而是生動地描繪了主人公的生活和工作細節,并且不回避人物的弱點,塑造了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真實地表達了人性與情感。其二,創作者借鑒其他受年輕群體歡迎的類型電影的風格,擴展主流影視制作的表現形式,在滿足年輕群體的視聽追求的同時,令主流價值觀得到潛移默化的傳遞。如以中國百年青年學生自強不息的故事為縮影的《無問西東》,選用大量受到年輕群體關注的青年演員擔任主角,同時注入了更多類型化的元素,吸引了大量年輕觀眾的觀影與熱議,影片中承載的中國百年學人精神史,自然也得到了傳遞。
豐富的思想內涵和創新的表達方法,是主流影視制作贏得年輕觀眾群體喜愛的前提,但一些年輕群體對主流影視往往持有刻板印象,不會主動走進影院進行觀看。這就需要創作者及傳播者,把握當下的傳播規律,制定科學的傳播策略,以恰當的方式進行電影的宣傳推廣,打通電影到觀眾的“最后一公里”。因為只有真正看過電影,才會有被作制作的主流價值觀感染的可能性,并且才有進一步為主流電影積累良好口碑的可能性。在媒介技術高度發達的當下,集圖文、短視頻、直播、網頁產品、線下活動等在內的多元化傳播介質,在主流影視制作的傳播中都可以發揮特定的、不同的功能,而集各細分領域的自媒體、擁有廣大用戶規模的社交媒體、傳統媒體等在內的多樣化傳播渠道,為主流影視制作的傳播提供了更多的平臺選擇。以《血戰湘江》為代表的主流影視制作,就緊跟時代發展步伐、積極制定宣傳發行策略,充分整合傳統媒體和網絡媒體資源,準確定位不同介質不同渠道在宣傳發行中的適用場景,構筑起了專業、有效的全媒體互動傳播格局,進一步創造出與觀眾對接的良好空間。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自身凝聚了美好的品質與美好的夢想,具有與廣大年輕觀眾產生情感共鳴的內在氣質,以影視制作為載體進行的主流價值觀的傳播,如果能進一步在思想內涵上進行深刻聚焦、在表達方式上進行形式擴展、在傳播手段上進行有效打通,相信未來將會有越來越多的年輕群體,視野因此開闊,情感因此升華,心靈因此觸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