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DUSTRY
行業新聞
影視制作公司業績有望得到持續提升!
閱讀次數 [821] 發布時間 :2018-01-31
2017年的影視制作充滿了驚喜和轉折。這一年,在“一劇兩星”政策下,影視制作的供給側改革仍在持續,視頻網站流量與付費會員數全面崛起,頭部內容播放量成倍增長。這一年,觀眾對IP和明星的追逐仍在持續但歸于理性,《我的前半生》《雞毛飛上天》等引起共鳴的現實題材熱播,《無證之罪》《白夜追兇》等原創自制劇口碑播放量雙收。
展望2018年,伴隨著制作方產能和品質的提升,視頻網站對優質制作爭奪愈發激烈,優質制作生產平臺的下游渠道議價能力加強,視頻網站崛起將帶來客戶結構的改善,影視制作公司業績有望得到持續提升。
供需關系:供給側改革如何繼續發力
2003—2014年,國產電視劇的數量一直維持在400部以上。為了調控電視劇泛濫的情況,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于2015年起實施了“一劇兩星”政策,2015年電視劇發行部數開始呈下滑態勢,2016年發行部數首次低于350部,2017年前三季度,電視劇發行許可部數僅為186部,全年在300部以內。不過電視劇備案數下滑趨勢不明顯,2017年全年仍在1100部左右,2018年電視劇的供給側改革仍將持續。
電視劇發行部數的縮水,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一方面,電視劇實施“一劇兩星”政策以及頭部五大衛視收視率呈現馬太效應,導致電視臺端對電視劇內容的承載能力下降,獲得發行許可證的電視劇每年約有20%無法實現播出。電視劇黃金檔在綜藝節目的不斷擠占下播出時間有限,周播劇模式待驗證,五大衛視對大成本、大IP劇的容納量一年在50部以內,從2018年五大衛視黃金檔及周播檔的排播可以看出,電視劇擴檔空間非常有限,發行部數與播出部數之間的鴻溝增大導致電視劇積壓狀況未得到顯著改善,因此電視劇的去產能2018年仍將持續。
另一方面,制作方本身面臨不斷洗牌,制作理念也從“以量取勝”向“以質取勝”轉變,原有制作方質量參差不齊,背靠地方電視臺的傳統制作方正在遭受新興制作方的競爭,越來越多的制作方追求精品化策略,以少數幾部大劇撬動公司整體收入增長。
競爭格局:市場集中度是否明顯提升
與衛視及視頻網站渠道端的高集中度不同,上游制作方一直小而分散,以單個制片人團隊為核心成立的工作室是最常見的制作方組織架構,每年僅生產1—2部電視劇。通過統計以電視劇制作業務為主的10家上市公司,可粗略觀察近幾年電視劇市場集中度變化。就發行部數而言,以華策影視、慈文傳媒、完美世界為代表的十大電視劇公司發行部數市場占比穩定,2014—2016年均占比20%左右。就收入端來看,電視劇收入規模在市場規模中占比波動性較大,一方面由于播映檔期帶來的收入確認影響,另一方面由于部分上市公司沒有抓住視頻端流量崛起的紅利,仍以電視臺銷售為主,市場份額占比有所下滑,市場集中度有大幅提升空間。
未來電視劇市場集中度的提升,一方面是通過借力資本市場,投資并購中小制作方,如華策影視收購克頓傳媒、完美世界收購鑫寶源影視等舉措,實現產能的快速擴張。另一方面,單個公司的產能擴張必然是漸進過程,電視劇攝制作為人力密集型產業,將通過電視劇攝制過程制度化、流程化以及優質制作團隊的吸納,逐步實現產能擴張。
劇集產量:制作方是否面臨產能瓶頸
相比整個行業的去產能,已上市影視公司憑借優質制作與分發能力,在產量上仍保持平穩。其中,電視劇制作龍頭華策影視體量最大,年發行量在1000集以上,2014—2016年平均發行部數為27部,接近慈文傳媒、唐德影視、完美世界三家總和。第二梯隊慈文傳媒、唐德影視、完美世界年發行集數在300集左右,年發行部數5—10部,歡瑞世紀、新麗傳媒、華錄百納、新文化、幸福藍海位于第三梯隊,發行部數在2—5部之間,波動性大。
目前,影視公司逐漸采用合作投資的模式,一方面可以快速聚集行業資源,提高公司產能;另一方面由于單部投資量越來越大,出讓投資份額可以達到控制風險的目的。以華策影視為例,2017年出品的《孤芳不自賞》《射雕英雄傳》《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投資份額分別為50%、50%、70%,通過出讓少量投資份額的主控模式以及投入少量份額的參投模式,電視劇制作方可以強強聯合,整合行業資源,實現制作產量的穩步提升。
版權價格:頭部劇價格是否持續上漲
2017年,版權價格的上揚趨勢持續,《孤芳不自賞》《擇天記》《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熱播大劇版權費用均超過6億元,《贏天下》等古裝大劇總版權費突破10億元大關,再次刷新版權費歷史紀錄。
版權價格受電視劇題材影響較大,由于古裝、仙俠題材場景道具等成本投入較大,普遍集數較多,因此單集版權(網+臺)價格普遍在1000萬元以上,整體版權費用在6—10億元之間,現實題材單集版權價格在500萬元左右,《歡樂頌2》《涼生,我們可不可以不憂傷》等頭部現代劇版權價格在1000萬元/集以上,《涼生,我們可不可以不憂傷》總版權費用超過古裝劇高達11.8億元。
版權價格的持續上漲,一方面緣于演員、IP版權、道具布景等生產要素成本的提升,2016—2017年IP版權價格數十倍地上漲以及演員薪酬提升,導致制作方只能通過延長拍攝集數提高收入。2015年,《武媚娘傳奇》制作成本突破3億元大關,2016年《幻城》作為魔幻題材大劇刷新制作成本至3.6億元,2017年有8部電視劇制作成本超過3億元,其中《武動乾坤》制作成本高達6億元,預計2018年《扶搖皇后》《將夜》等制作成本均在5億元以上。
另一方面,由于網臺之間、視頻平臺對優質內容的爭奪仍在持續,頭部內容然依供不應求,網絡版權價格已達到電視臺端價格的兩倍,預計2018年版權價格仍將維持在高位水平。優酷以1220萬元每集獨家購買《長安十二時辰》版權(雷佳音、易烊千璽主演),刷新了視頻網站端最高獨播版權價格紀錄。
- 上一篇: 廣東省影視制作行業協會主辦影視發展大計
- 下一篇: 影視制作《戰地1》戰艦巨炮海上震撼大戰